1. | Berry SJ,Coffey DS,Walsh PC,Ewing LL。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类良性前列腺增生。 J Urol 1984; 132:474-9。  [ 出版] |
2. | Sagnier PP,MacFarlane G,Richard F,Botto H,Teillac P,BoyleP。采用改良的美国泌尿外科协会症状指数对法国良性前列腺增生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的结果。 J Urol 1994; 151:1266-70。 |
3. | Verhamme KM,Dieleman JP,Bleumink GS,van der Lei J,Sturkenboom MC,Artibani W, 等。 下泌尿道症状的发生率和患病率提示初级保健中的前列腺增生-胜利项目。 Eur Urol 2002; 42:323-8。 |
4. | 奥兹特ürk A,Serel TA,Kosar A,Keselioglu M.在泌尿外科住院的土耳其男性中前列腺良性肥大的患病率。 Prog Urol 2000; 10:568-70。 |
5. | 顾芳。中国良性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的流行病学调查。 Chin Med J(Engl)2000; 113:299-302。 |
6. | Byun SS,Jeong H,Jo MK,LeeE。前列腺中组织成分的相对比例:它们与韩国男性有症状的BPH的发展有关吗?泌尿外科2005; 66:593-6。 |
7. | Li MK,Garcia L,Patron N,Moh LC,Sundram M,Leungwattanakij S, 等。 亚洲多国性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的前瞻性观察性登记册,重点关注合并症,下尿路症状和性功能。 BJU Int 2008; 101:197-202。 |
8. | 邵Q,宋J,刘QJ,田Y.有症状的良性前列腺增生会影响患者妻子的生活质量。中华南科学院2010; 16:132-6。 |
9. | 魏建堂,卡尔霍恩,雅各布森。美国泌尿外科疾病项目:良性前列腺增生。 J Urol 2005; 173:1256-61。 |
10. | Guo Y,Shi J,Hu M,SunZ。中国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短期生活质量量表的构建和验证。健康质量生活成果2009; 7:24。 |
11. | Shi J,Sun Z,Cai T,Yang L.中国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生活质量量表的制定和验证。 BJU Int 2004; 94:837-44。 |
12. | Kaplan SA,Lee JY,Meehan AG,Kusek JW; MTOPS研究小组。非那雄胺的长期治疗可改善前列腺肥大的男性前列腺增生的临床进展:MTOPS试验数据。 J Urol 2011; 185:1369-73。 |
13. | Ahmad S,Manecksha RP,Cullen IM,Flynn RJ,McDermott TE,Grainger R, 等。 通过直肠指检评估临床上显着的前列腺体积:一项比较性前瞻性研究。 Can J Urol 2011; 18:6025-30。 |
14. | Oelke M,Bachmann A,Descazeaud A,Emberton M,Gravas S,Michel MC, 等。非神经源性雄性LUTS保守治疗指南。欧联乌鲁尔2011。 |
15. | Chapple CR,Roehrborn CG。用于进一步了解,评估和治疗男性下尿路症状的转移范式:关注膀胱。 Eur Urol 2006; 49:651-8。 |
16. | McVary KT。 BPH:流行病学和合并症。 Am J Manag Care 2006; 12 5 Suppl:S122-8。 |